钱起
钱起(722年—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因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有《钱考功集》,集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

轶事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人们总是喜欢把那些相关的事物放在一块儿来说,却往往并不使人满意;事实上,就是个中人士自己有时也未必都觉得满意——这可真是忒有意思了。

盛、中唐之交的著名诗人钱起,由于他诗作所具有的成就,人们便有了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这样的口诀。但钱一听就很不高兴了,居然嗤之以鼻道:郎士元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②也有人把钱跟刘长卿并列,而此后的评论者却又觉得钱的水平远远逊色于刘。

但不论怎么说,钱起的诗作水平固然是很不简单的。尽管他曾在驸马郭暧的席上不得不服了李端但他也曾在江淮诗人满座的情况下,因诗笔擅场,便一举摘得该次诗会的桂冠。

吴兴人钱起小时候就极其聪明,还在乡里时他已很受人赞赏。有一次随人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并住进了旅馆里;正感无聊的他便趁着皎洁的月光外出散步。忽然间,户外那悠远的吟诗声缓缓地传了过来,平时也喜欢吟诗的钱起不觉就仔细聆听起来。不知怎的,那人却一再地吟诵着这么相同语汇的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于是,钱起遂起来开门并缓缓地踱了出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吟诗。但大门一打开,却居然没有发现人!钱心中深觉奇怪,凭着他那极强的记忆力,一下子就把这诗句给记住了,只是他心中并没有太拿它当回事儿而已。

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钱起参加粉闱考试,那试题就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排律诗。他知道这题目出自屈原《楚辞·远游》里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冯夷。由于对《楚辞》的格外熟悉,因此他自然很高兴;但在真正构思写作时,却久久未能完稿。正在迟疑间,钱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间户外吟诗声的韵脚不也属于九青部吗?而且,如果把那联诗用在自己这诗结尾的话,不也是天衣无缝吗?想到这里,他很快地便写成全篇,并提前交卷了。

时任主考官的李暐就把他眼前这份试卷拿了过来,并一再端详着: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考官一再摇头晃脑地轻声吟诵着,他完全被诗中这优美的意境征服了;就是后来在试房里休憩时,他还一再叹赏着,并对之拍案叫绝道:像这样高妙空灵的结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写得出来啊!于是,李便把钱置于高第;没过多久,钱就被授予校书郎一职。而此后,他的诗作还得到了大诗人王维的大力赞扬,说钱诗颇有高格。至于后来著名诗人如苏东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灵鼓瑟这一意象时,就几乎没有不以钱起这诗为蓝本的,却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处《楚辞》!因为后来人们的那些语句的意蕴,都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空灵的意蕴大有关系,而非《楚辞·远游》里的意象。而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颇为奇特的文化传承现象了吧?[2]

按:此口诀见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价钱起之诗时转述士林语;而范摅《云溪友议》则载以为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云云。此据《云溪友议》卷上。③ 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七言》称钱才远不及刘具见本书《面试华章倚马成》。此据《旧唐书》及《郡斋读书志》之说;而《唐诗纪事》作崔湋,至于《登科记考》卷九以《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又以为当作李麟听,可平可仄,此为平声;调,名词,仄声。馨,现今无后鼻音;而古则有之,属九青韵部。

作品

田园雨后赠邻人

安排常任性,偃卧晚开户。樵客荷蓑归,向来春山雨。  残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时鸟鸣村墟,新泉绕林圃。  年尚恬泊,邻里成太古。室迩人遂遥,相思怨芳杜。

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虫鸣归旧里,田野秋农闲。即事敦夙尚,衡门方再关。  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霜蕙后时老,巢禽知暝还。  侍臣黄枢宠,鸣玉青云间。肯想观鱼处,寒泉照发斑。

过温逸人旧居

返真难合道,怀旧仍无吊。浮俗渐浇淳,斯人谁继妙。 声容在心耳,宁觉阻言笑。玄堂闭几春,拱木齐云峤。  鹤传居士舞,猿得苏门啸。酹酒片阳微,空山想埋照

过鸣皋隐者

磻石老红鲜,征君卧几年。飞泉出林下,一径过崖巅。

鸡犬逐人静,云霞宜地偏。终朝数峰胜,不远一壶前。

仲月霁春雨,香风生药田。丹溪不可别,琼草色芊芊。

送杨彘隐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遥想白云里,采苓春日迟。溪花藏石径,岩翠带茅茨。

九转莫飞去,三回良在兹。还嗤茂陵客,贫病老明时

晚归蓝田旧居

云卷东皋下,归来省故蹊。泉移怜石在,林长觉原低。

旧里情难尽,前山赏未迷。引藤看古木,尝酒咒春鸡

兴与时髦背,年将野老齐。才微甘引退,应得遂霞栖。

寄袁州李嘉祐员外

谁谓江山阻,心亲梦想偏。容辉常在目,离别任经年。

郡国通流水,云霞共远天。行春莺几啭,迟客月频圆。

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愿征黄霸入,相见玉阶前。

送僧归日本

原文: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鉴赏:

钱起的这首诗,是在长安时,赠给一位即将渡海回国的日本僧人的。诗为送别,而诗的前四句却写来时情景,即寓有惜别情意,也充满了对日本友人的赞美。后四句写海上景物,处处切合僧人身份,而送别之意自出,并且颂扬了他的佛法精深,祝愿他此去万里眼中明。扬帆归去,普渡众生。因为日本僧人是从海上来的,所以这首诗就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不失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原文: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鉴赏:

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诗极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辉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

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花鸟情态,末联写邀约。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

归雁

原文: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鉴赏: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末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的栖息之所。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明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